找到相关内容863篇,用时6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论唯识三自性

    表述最为成熟完善的要属《成唯识论》。本文主要以《成论》为依据对唯识三自性理论略作释义。   所谓三自性即遍计所执性、性、圆成实性。首先我们来看一段《瑜伽师地论》“摄抉择分”对三自性的定义。“云何名为三种自性。一遍计所执自性。二自性。三圆成实自性。云何遍计所执自性。谓随言说假名言建立自性。云何自性。谓从众缘所生自性。云何圆成实自性。谓诸法真如。圣智所行。圣智境界。圣智所缘。乃至能...

    慧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2341531.html
  • 从三性三无性谈唯识学的空有中道观

    从三性三无性谈唯识学的空有中道观   廖乐根  内容提要:三性,即遍计所执性、性和圆成实性,是唯识学的核心概念和重要思想。以三性而立三无性。本文在辨析三性的基础上,从三性、三无性的角度,分析、...自性或三自相,即遍计所执性、性和圆成实性。  1、遍计所执性  遍计所执性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时主观分别的产物,它与事物的本来面目没有任何关系。我们在认识任何事物时,总是主观的构想,不由自主的周遍计...

    廖乐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450611.html
  • 随理唯识和随教唯识二者的异同

    大双运。他们主要依据的义理在无著菩萨的《宝性论注释》中有明显论述。然而为摄受某些渐次的根机,暂时也安立了实有性之唯识,这是方便善说的不了义观点,如此宣说有一定的必要。因此在随教唯识的有些论典中所提及的暂时一乘、究竟三乘为了义,以及承许唯识或的自证分在胜义中有,其实以无著菩萨的究竟密意来看,并非承许这些观点为了义,只是暂时施设的方便而已,所以应善加分析随教唯识所谓实有与非实有的差别...

    源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110138713.html
  • 对“诸识皆属虚妄”与“现量是正确认识”两个看似矛盾说法的抉择

    的引发,有着唯识学理论的背景。 唯识学用三自性理论来判别事物(法)的真实性。三自性即遍计所执性、性、圆成实性。唯识学认为,遍计所执性的事物是完全不存在的,性的事物也属幻有,唯有圆成实性...性,而性如幻,故而也虚妄不实。如此说来,三自性理论,现量的五识不可能是正确认识,那么,进而的比量认识又怎能是正确认识?因此,凡夫的认识不可能是正确认识。 但仔细研读《成唯识论》,该论...

    林国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3949697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什么叫五法三自性、八识二无我?

      赵朴初答:五法是:一名、二相、三分别、四正智、五如如;三自性是:遍计所执性,性,圆成实性;八识是: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第七末那识、第八阿赖耶识;二无我是人无我和法无我...染净和主客观,是以总括诸法。三自性:一是二取执着,无而谓有,惑造业,名遍计所执;二是三界心法,缘生,名;三是上除遣二取所显二空真如为圆成实。事物的性质不出此三种,所以叫三自性。八识: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教常识问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7213510838.html
  • 唯识三自性面面观

     唯识三自性辨析最详尽的要数《成唯识论》,本文该论为纲要,略述己解而已。关于三自性的定义。正如《唯识三十颂》曰:“由彼彼遍计。遍计种种物。此遍计所执。自性无所有。自性。分别缘所生。圆成实于彼。常远离前性。故此与。非异非不异。如无常等性。非不见此彼。”《成唯识论》对《唯识三十颂》分三部分加以解释:一.遍计所执性,二.性,三.圆成实性。先解释遍计所执性。  1.遍计所执性  先解释...

    定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673549.html
  • 略论三性

    实的理智。三宗重点虽有差异,但都合乎三自性的原则,所以佛法毕竟还是佛法。三自性是在一法上的三种看法。它与三法印也可以相融,清行无常类似,诸法无我类似遍计执,涅槃寂静类似圆成实,不过唯识学是以而贯掇遍计、圆成的。在上执就是偏计,若悟到我法二空便是圆成。性、空宗是以诸法无常为中心,因为它重要在于明空。故此修学佛法的人应细心体察三自性。本文将略述三白性三无性,最后显示三性的中道义。  ...

    弘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4166303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"三性三无性"的说法,与龙树的二谛有什么不同?

      赵朴初答:"三性三无性"的说法仍然是以缘起性空论为基础的,但以前龙树的"一切皆空"论只是就三无性的一边说的,瑜伽系则同时主张三性,而且详于阐说三性一边的道理,它大量采用了有部的"名相"(即术语)而加以组织来分析说明一切法的类别和关系,特别指出在中应当认识一切法都是识所变现,所谓"万法唯识"的道理,这是中观系所没有的。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教常识问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6585310800.html
  • 瑜伽行派概说(1)

    密宗在义理上无大发展,偏重行门。   又若依教理行果讲,瑜伽行派之教为三性了义圣教,三性者谓遍计所执性、性、圆成实性,此三者能摄尽所知界,为佛圆满亲证真如而施设者;理为唯识中道正理,唯识即是唯了...诸法性相,谓遍计所执性即虚妄颠倒执著,无有;性即识,即缘起,幻有;圆成实性即真如法性,实有。于性上增益损减,为遍计所执;于性上遍计所执毕竟无有,谓圆成实。故性识为诸法之相,非是无有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5047869.html
  • 对唯识无义的体会

    性(因缘生法)的本质,但意识在缘虑时已不是的本质,而是从自名言种子所现的相似义相。凡夫却计执它为真。所以从根本上讲,凡夫所见的唯是以分别的名而假立的相。而进一步是连阿赖耶识所变现的本质,也是名言种而的刹那生灭的似义显现,是唯识而无义的。以上可以看出,意识遍计所执的是根本无所有的,是非实的影像。而法是唯识变现因缘而的假有。  凡夫在这里有两重错误:一是计执依法是实有的,...

    释智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4644354.html